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三天后,北京一家电台就播出了名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报道,次日,一家报社干脆登出了《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报道》并附上了三颗卫星图样、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
国外情报部门如获至宝,国内军工部门却大惊失色。一查之下,原来是某部一工程师的杰作。该人不经请示,稿子在火箭发射前已写好,卫星升空后送至电台、报社,并谎称已经“送审”。此人的好大喜功为国家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时至今日,网络化时代,信息泄密的案例比比皆是,根据IBM2015年安全报告显示,55%的泄密事件都源自拥有系统访问权限的内部人员,所谓“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来自自身的威胁总是防不胜防。
“内部威胁”可以分两个角度理解,一是,恶意窃取数据;二是,无意泄露数据。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源自与“人”。尤其是在涉密载体销毁行业,很多企业和组织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没有对废弃涉密文件销毁提起足够的重视。抱有只要最终文件被销毁就安全式的“结果论”。其实,恰恰相反,涉密载体最后的销毁是整个流程中的一部分,最危险的反而是涉密文件的存放、涉密文件的运输、收缴等过程。涉密文件的销毁管理就是保障整个销毁准备过程,使得涉密载体安全抵达最后的销毁程序。加强对流程的管理,对过程的控制,就是限制人的作用,降低人的潜在威胁因素。
在涉密载体销毁流程管理上,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由北京和升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涉密载体销毁的公司,其销毁涉密载体所采用的“生命周期系统”和销毁设备都源自于自主开发。其中,配合“生命周期系统”所采用SecControl(3.0)监控终端。
SecControl实现了对销毁人员和销毁设备的授权使用记录、销毁过程视频记录、识别每个被销毁的介质。同时,该终端还可以安装在运输车上,实现对介质的收缴过程的GPS跟踪和介质信息的收缴监控。
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对涉密载体销毁的全面监控,有效限制在销毁流程中人的作用,全方位监控整个过程。
销毁管理,最基础的还是意识上的重视,例如不能随意用个人电脑存放公司文件,不得随意使用个人存储载体带走公司文件。虽然这些行为可能是为了方便工作提高效率,但是流程还是不能不管,管理上去了效率自然就提升了。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293号